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分類快速瀏覽

人文
社會
自然
方法論
其他綜合學科
田徑
水域
體操
球類打擊標的
球類隔網
球類對抗
技擊
舞蹈
傳統體育
其他綜合術科
身心障礙運動

體適能常模 physical fitness norm

人氣: 671 / 撰稿者: 謝立文
是個體在標準化常態樣本下的相對體適能測驗表現。指具有代表性的樣本團體在體適能(physical fitness)測驗上的表現或分數分布,其可做為測驗中原始資料轉換的依據,體適能常模的功能在於可以了解個體檢測出之體適能指標,在群體中所處的相對位置,以做為互相比較及評估之用。教育部已建立之體適能常模有六項:(一)身體質量指數(BMI);(二)坐姿體前彎;(三)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;(四)立定跳遠;(五)800公尺及1600公尺跑走;(六)3分鐘登階測驗。使用常模的過程中,受試者的體適能原始分數,會經轉換而達到標準化(standardization)的目的,轉換的方法很多,常使用於體適能常模的有:(一)離差轉換(deviation transformation) ;(二)長方形轉換(rectangular transformation) ;(三)標準分數轉換(standard score transformation) ;(四)衍生標準分數轉換(derived standard score)。
分類: 方法論 > 體育統計與測驗
中文關鍵詞: 標準分數轉換衍生標準分數轉換長方形轉換離差轉換體適能
英文關鍵詞: standard score transformationderived standard scorerectangular transformationdeviation transformationphysical fitness
相關文獻: 張至滿(1999)。體育測量與評價 (2nd ed.)。臺北市: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。 教育部體適能網站http:www.fitness.org.tw/ Baumgartner, T. A., Jackson, A. S., Mahar, M. T., amp Rowe, D. A. (2003). Measurement for evalu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science (7th ed.). New York, NY: McGraw-Hill.

訊息回報

驗證碼圖,請按此圖,在新視窗查看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