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 目前位置:首頁 > 自然體操 natural gymnastics
自然體操 natural gymnastics
歐陸體操發展過程中的一種體操系統,原文為「natürliches turnen」,中文有時譯為「自然體育」。19世紀末期歐陸的體操系統主流為德式體操和瑞典體操,兩者具有強身健體、提升意志,以及訓練秩序的功能,但由於動作具形式性,因此容易流於枯燥乏味,20世紀初期,以人為本位的教育思潮興起,體操教育亦受到反省。1922年的奧地利高爾厚博士(Dr. Karl Gaulhofer)和司德萊秋博士(Dr. Margarete Streicher)創自然體操之說,當時的思想重點有三:(一)強調體育的目的在教育人,增進健康只是附帶的產品;(二)主張「體育即生活」。強調體育應從兒童的個性自由、個性發展及興趣出發,教材應採用接近生活和自然的身體活動;(三)崇尚自然生活,否定人為的、形式化的體操,因此大力提倡舞蹈、遊戲、戶外競技運動(以球類為主)、野外活動及各種的自然活動,如跑、跳擲等。流風所及,美國產生「新體育」之說,並逐漸取代德式體操和瑞典體操,為全世界體育教育所採用。
相關文獻: 教育部體育大辭典編訂委員會主編(1998)。體育大辭典。臺北市:臺灣商務印書館。
葉銘珠(2001)。西方近代體育的形成與發展之研究。載於郭癸賓(主編),屏東體育(頁94-105)。屏東縣:國立屏東大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