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 目前位置:首頁 > 田獵 hunting
田獵 hunting
是中國古代寓兵於農的一項體育活動,是種大規模、有組織的狩獵活動。 田獵本是原始社會主要的生產方式,為了鞏固統治者的地位和適應征戰的需要,開始利用田獵的工具和方法進行爭鬥,將野獸作為進攻假想的敵人,田獵遂轉而成為一種軍事演習的方式和手段。周代時,田獵成為「禮制」的一部分,且當時兵制寓兵於農,國家無事時,藉由田獵活動習射,間接達到軍事演習的效果,每年每季還舉行一次大規模的田獵,作為校閱軍隊的軍事演習,春季行蒐田之禮,稱「春蒐」,夏季行苗田之禮,稱「夏苗」,秋行獮田之禮,作「秋獮」;冬季行狩田之禮,為「冬狩」,發展出分屬四季的專名,逐漸制度化,並有一定的禮規。春秋時期,由於戰爭的頻繁與擴大,田獵作為軍事活動的比例愈發增加,但因田獵活動中有多種體育活動內容,亦轉為娛樂之用,《詩經》所列之田獵詩,即突顯場面之壯觀和聲勢之浩大、獵手高超技藝、善射英雄之形象等內容,表現出與軍事演習不同的審美體驗。田獵既與禮制、軍事有關,也與娛樂有關,但無論如何,皆表現出尚武精神之內涵。
相關文獻: 吳文忠(1981)。中國體育發展史。臺北市:三民書局。
陳鵬程(2008)。《詩經》田獵詩的文化內涵及其對後世文學的影響。載於張福成(主編),燕山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(頁99-102)。河北:燕山大學。
延伸閱讀: 谷世權、楊文清(1981)。中國體育史。北京:北京體育學院體育理論教研室體育史教學組。
林伯原(1990)。中國古代體育史。臺北市:華聯出版社。
李季芳、周西寬、徐永昌(1984)。中國古代體育史簡編。北京:人民體育出版社。
崔樂泉(2003)。體育史話。臺北市:國家出版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