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分類快速瀏覽

人文
社會
自然
方法論
其他綜合學科
田徑
水域
體操
球類打擊標的
球類隔網
球類對抗
技擊
舞蹈
傳統體育
其他綜合術科
身心障礙運動

人的真諦模式 Personal meaning model

人氣: 1406 / 撰稿者: 闕月清
屬於生態整合價值取向,強調全人的發展及個人意義的追尋,著重社會責任並成為未來世界的公民。世界二次大戰後,美國體育教學者開始尋找新的方向,期能實踐潛在的體育課程。課程內容設計的原則包含學科內容、個人發展及社會互動等目標。教師在此模式中須提供廣泛且多元的學習機會,創造具支持性的學習環境,重視學生自我管理及自我指導,鼓勵學生在多變的社會中建立積極的態度。此體育課程內容可透過團隊合作學習運動生理學、運動心理學、運動生物力學、動作要素、體適能、比賽活動、運動欣賞與運動文化等,使學生成為一位受全人教育的學習者。美國體育學者Jewett與Mullan於1977年以人的真諦模式為基本理念發展目標過程課程架構(Purpose Process Curriculum Framework, PPCF),其課程可達成三大目標:(一)個人發展:生理的效能、心靈的效能;(二)環境周遭:空間的方向、物體的操作;(三)社會互動:溝通、團體的互動、文化的涵養等。
分類: 社會 > 運動教育學
中文關鍵詞: 全人發展生態整合社會責任體育課程模式
英文關鍵詞: holistic individual developmentecological integrationsocial responsibility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model
相關文獻: Jewett, A. E., Bain, L. L., amp Ennis, C. D.(1995). The curriculum proc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 (2nd ed.) . Madison, WI: Brown amp Benchmark. 黃月嬋、李雅燕(2010)。體育課程設計。載於周宏室(主編),體育課程與教學專業(頁173-205)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延伸閱讀: Jewett, A. E., amp; Mullan, M. R. (1977). Curriculum design: Purposes and proces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-learning. Washington, DC: AAHPER.

訊息回報

驗證碼圖,請按此圖,在新視窗查看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