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 目前位置:首頁 > 三軍球場 San-Jun basketball court
三軍球場 San-Jun basketball court
位於臺北市總統府右前方廣場,1950年代臺灣一座規模最大的籃球場,因由國防部總策劃,故稱三軍球場。1951年,因鑑於勞軍義賽需要,建起由鋼架而成的專業大型籃球場,最初以天為頂,以水泥為地,是座沒有空調的露天球場;隔年,進行增建工程,由工程師鄭華教授設計,以鋼為架,原來的水泥地則鋪上木板,從原可容納7,000多人至改建後的10,000餘人,三軍球場成為一座頗具現代規模的運動場館。在三軍球場內,曾經舉辦過無數場次的籃球賽,其中以六屆的介壽杯籃球錦標賽(1952年至1957年)、六屆的四國五強祝壽籃球錦標賽(1958至1960年)、美國哈林職業籃球隊及七次的美國青年歸主隊的比賽(1954至1960年)、自由杯籃球錦標賽(1955年起),以及各地華僑籃球隊(如香港德明隊、菲律賓黑白籃隊)回國勞軍的義賽,以及各種國內大大小小的籃球賽等各賽事,每場均吸引眾多球迷觀賞。三軍球場於1960年拆除,但10年的歷史歲月,除了是球員展演的舞台外,在當時政經困乏的年代及自由中國的概念下,也承載著許多臺灣人和旅居海外僑胞的情感,這座以籃球賽事、義(表)演為媒介的球場,更成為民族愛國主義思潮澎湃的場域。三軍球場的10年光陰,可謂為臺灣籃壇發展的重要里程碑,也是極為輝煌的籃球年代。
相關文獻: 徐元民、郭金芳、顏伽如(2007)。三軍球場的歷史圖像--臺灣瘋迷籃球的第一現場。載於歐陽教(主編),運動文化研究(頁7-39)。新北市: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。
劉世珍(1986)。劉世珍專欄--成績輝煌的三軍球場時代。籃球雜誌, (頁16-17)。
延伸閱讀: 文多斌(2007)。從歷史和政治的觀點看介壽杯籃球賽(1952-1957)。載於相子元(主編),體育學報(頁135 -149)。臺北市:體育學會。
陳邦夔(2007)。懷念臺北三軍球場的風光歲月。中外雜誌(頁123-127)。臺北市:中外雜誌社。
胡文雄(1999)。三軍球場的興廢與籃排球賽事。臺灣體育(頁 44-45)。
黃飛鳳(1953)。三軍球場東亞第一。中國一周(頁14)。
鄭華(1953)。三軍球場蓋頂工程的設計及施工經過。臺灣公路工程,(頁1)。臺北市:中華民國交通部公路總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