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 目前位置:首頁 > 劑量反應關係 dose-response relationship
劑量反應關係 dose-response relationship
特定的運動劑量會讓身體產生不同的反應,如同罹患某一種疾病時,便須某一類特定的藥物進行治療,方能產生既定的反應。運動的目的在促進健康或提高競技水準,所需的運動劑量便有所不同。運動劑量通常包含運動頻率(frequency)、運動強度(intensity)、持續時間(duration)、運動類型(exercise mode)及訓練量或運動量(volume)。運動頻率是指一週運動的天數或一天運動的次數。運動強度在有氧運動上,通常會以最大耗氧量或最大心跳率的百分比做為強度指標,而在重量訓練上,通常會以最大肌力的百分比做為指標。持續時間是指某一次運動所花費的時間。運動類型是指所選擇的運動方式,例如慢跑、游泳或重量訓練等。訓練量或運動量則是指運動強度、持續時間與運動頻率的總和。必須注意的是,當運動劑量過低時,並無法達到有效促進健康的目的,而運動劑量過高,則可能導致骨骼肌肉方面的傷害。一般而言,欲促進心肺耐力時,每週至少須運動3天,且每次至少3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,而運動類型通常建議使用大肌群且具節奏性的運動形式,例如跑步或游泳。
相關文獻: 林正常等(譯)(2002)。運動生理學:體適能與運動表現的理論與應用。臺北市:藝軒圖書出版社。(Powers, S. K., amp Howley, E. T., 2001)
林貴福等(譯)(2009)。運動生理學。臺北市:禾楓出版社。(Wilmore, J. H., Costill, D. L., amp Kenney, W. L., 2008)
延伸閱讀: 林正常等(譯)(2001)。運動訓練法。臺北市:藝軒圖書出版社。 (Bompa, T. O., 199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