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 目前位置:首頁 > 鄒族舞蹈 The dance of Tsou
鄒族舞蹈 The dance of Tsou
鄒族族人祭典活動的內容之一。鄒族語稱「舞蹈」為amp;ldquo;pistototomamp;rdquo;,但在鄒族社會中,舞蹈與歌謠不同,它並沒有一個如曲名般的名稱來做舞碼名稱。亦即雖然歌唱和舞蹈是同時並存,但在分類上是以歌曲來做為分類的單位與基準,舞蹈是不做另外分類,這情況在原住民其他族群當中也普遍存在。鄒族的傳統舞蹈主要存在於「瑪雅斯比」的祭典當中,以配合著祭儀與歌唱同步來進行。在類型和表現方式上,〈迎神曲〉與〈送神曲〉的舞蹈和其他祭歌的舞蹈又截然不同,呈現了兩套對比的系統。除了祭典結束之後偶爾可以看到族人唱跳amp;ldquo;sakioamp;rdquo;這首歌舞外,其他在非儀式性的一般日常生活場域中,則幾乎看不到有其他傳統舞蹈的展現。「瑪雅斯比」祭典的舞蹈內容分為迎神、送神、戰歌與歌舞祭這四大部分。除了迎神、送神隨著祭歌緩慢前傾後仰、擺動身軀的動作之外,隊伍進行皆以逆時針方向運轉。歌舞採相隔一人交叉牽手的方式,舞步以右腳為中心點往右橫移,左腳隨著右腳的移動而前後移步;拍節以四拍為一單位循環;不講求輕重拍的節奏變化;在不強調個人表現的群體一致性動作中,讓族人藉著共同參與的過程,對族群與文化產生認同與共識的體驗。
相關文獻: 浦忠勇(1993)。臺灣鄒族生活智慧。臺北市:常民文化。
明立國(2009)。嘉義縣志—音樂舞蹈卷。嘉義縣:嘉義縣政府。
延伸閱讀: 劉斌雄、胡台麗(1987)。臺灣土著祭儀及歌舞民俗活動之研究。南投縣:臺灣省政府民政廳。
王嵩山(1995)。阿里山鄒族的社會與宗教生活。臺北市:稻香出版社。
參考網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