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 目前位置:首頁 > 北部阿美巫師祭舞蹈 Shamans’ ritual dance of northern Amis
北部阿美巫師祭舞蹈 Shamans’ ritual dance of northern Amis
北部阿美巫師祭的內容之一。北部阿美巫師祭的內容,主要都是一些祭拜神明的儀式,由於每位巫師所祭拜的神明不一,因此儀式進行的方式也不同,而呈現了不同的舞步和肢體動作。例如:祭拜地神malaleno時,巫師們要匍匐爬行,以象徵鑽入地下;拜猴神kakacawen ongay要做跳躍的動作;拜蛇神adusiale要彎曲蛇行;拜火神lalubuhan要過火等。在開始往神明那去之前,主祭的巫師長要先探路,這條「神的路」,阿美族人把它想像成一條看不見的「絲線」(calay),這條「絲線」只有資深的巫師才能夠看見,資淺的巫師則只能默默的在後面跟進。每到一位神明那,都是由探路開始,主祭者口噴“Pu”聲,雙手在空中撥尋,探找「神的路」,找到之後由主祭、副祭二人一前一後護佑著巫師們往神明那兒去。巫師祭有非常豐富而完整的祭儀歌舞,每位神明都有其特定的歌舞,每一段儀式也有一定的歌舞來表示其特殊的涵意,歌詞內容除了因神而異外,也因主唱者而不同,變化性很大,歌詞方面除了ha、he等這類沒有直接詞義的發語詞之外,主要的歌詞是神明、祭品及祭器的名稱。舞蹈方面除了象徵性的肢體動作、傳統的舞步之外,還有一些特殊的表現方式,和豐年祭及其他歡樂性場合中的舞蹈不同,顯示著祭儀舞蹈多樣性變化的特質。
相關文獻: 明立國(1989)。里漏社的Milecuk --阿美族宗教儀式及音樂舞蹈之研究,宗教與文化。臺北市:學生書局。
巴奈‧母路(2002)。靈路上的音樂-阿美族里漏社祭師歲時祭儀音樂。博士論文,福建師範大學,福州。
延伸閱讀: 劉斌雄、胡台麗(1987)。臺灣土著祭儀及歌舞民俗活動之研究。南投縣:臺灣省政府民政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