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 目前位置:首頁 > 民族舞蹈 ethnic dance
民族舞蹈 ethnic dance
一個民族存在於日常生活上的傳統文化,它包括該民族的祭典、習俗、節慶、戰爭、勞作及抒情等代代相傳的舞蹈。臺灣的「民族舞蹈」一詞,李天民提出是在20世紀的50年代,「其基點是中華民族固有的舞藝,表現中華民族文化的特色,反應中華民族的傳統與創新的舞蹈」,從初始的五類:古典舞、民間舞、山地舞、邊疆舞、戰鬥舞,到1954年,又重新分為:戰鬥舞、勞動舞、禮節舞、聯歡舞四類,後來又增加了欣賞舞一類。1970年,教育部、中華民族舞蹈比賽籌備委員會,為適應精神文化的需求,對舞蹈創作與比賽內容進行研討,從實際的發展中,強調舞蹈的藝術性,順應世界舞蹈學術性的分類,分有:中國古典舞、中國民俗舞蹈、中國現代舞、兒童唱遊四大類型。
相關文獻: 朴永光(2009)。舞蹈文化概論。北京: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。
李天民(2008)。舞蹈概論。臺北市:大卷文化有限公司。
羅雄岩(2006)。中國民間舞蹈文化,上海:上海音樂出版社。
延伸閱讀: 金秋(2009)。中國區域性少數民族民俗舞蹈,北京:民族出版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