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 目前位置:首頁 > 個體化 individuation
個體化 individuation
個體發現內在自我,實現自我而最終發展成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人的過程,源於心理學家榮格(Carl G. Jung, 1875-1961)創立的分析心理學概念。個體化的進程是不能靠外部刺激,而只能從個體內部成長發展而成。個體化是榮格心理療法的最終階段,是個體一生不斷對自我進行審視與覺察,追求「真實自我」的心理態度和最終目標。在舞蹈治療中,個體化過程是案主在與治療師或團體成員互動過程中,對自我潛意識與意識的覺察、認識、探索與發展真實自我,努力整合身心關係,最終達到個人的和諧一致的動態過程。可以透過積極想像(active imagination)及真實動作(authentic movement)來進行。個體化亦是近代兒科醫生和精神分析學者馬勒(Margret S. Mahler)提出的的分離與個體化(Separation/individuation)理論中重要的一部分。此理論解釋了嬰兒如何從早期與母親在身體和精神上的共生狀態(Symbiosis),慢慢分化到能辨別自體與他人的分別,並發展到與母親分離,而對自我有一種存在和實體(entity)的意識感和感覺察。舞蹈治療中個體與治療師的關係,有時會與嬰孩和母親的關係相似,隨著個體在動作過程中對自我的認知和覺察的提昇,與治療師由共生發展到分離,而最終達到個體化。
相關文獻: Chodorow, J. (1991). Dance therapy and depth psychology: the moving imagination. New York, NY: Routledge.
Mahler, M. S. (1974). On the First Three Subphases of the Separation-Individuation Process. Psychoanalysis and Contemporary Science, 3, 295-30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