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 目前位置:首頁 > 舞蹈意象 dance imagery
舞蹈意象 dance imagery
根植於過去的認知與經驗,將意象和經驗轉化為舞蹈動作之歷程。「意象」可分為(一)間接意象(或稱「外在意象」):經常從日常生活的人事物取材,從自然形式塑造出動作型式,可包含一些外在事物或概念,主要目的是增進動作的質地。例如,引導學生想像冰淇淋在陽光下溶化的情形,讓身體做出從站立姿勢慢慢倒向地板的動作;(二)直接意象(或稱「內在意象」):透過外在觀察想像自我身體的動覺歷程,能增進學習者對舞蹈的記憶,例如想像自己正在跳一首土風舞,將正確的舞序以及正確的動作要領從頭到尾想一遍。意象的運用計有:(一)以意象導引出動作:將背捲曲成橘子狀;(二)以動作延伸出意象:橘子形狀是圓形,是否還有其他東西是圓形;(三)意象為動作的基礎:想像橘子會被施以什麼動作(如剝皮、掰開、吃掉等),由此編創橘子舞。
相關文獻: 張中煖(2003)。舞蹈教學中意象導引之運用。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。NSC91-2411-H-119-001。
Joyce, M. (1994). First step in teaching creative dance to children. Mountain View, CA: Mayfield.
延伸閱讀: Overby, L. Y. (1990). The use of imagery by dance teachers: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wo research instruments.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, Recreation and Dance, 61(9), 24-27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