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 目前位置:首頁 > 舞蹈教育 dance education
舞蹈教育 dance education
透過舞蹈達到全人教育目標的相關理論與措施,包含教育哲學、教育體制、課程設計、教學方法、學習理論、評量等。直至80年代中期,舞蹈在正規教育中多被視為體育的一環,在80至90年代全球教改風潮中,才被納入美、加、澳等國的藝術教育課程綱要中,成為藝術教育的一環。在臺灣的發展亦然。日據時代學校體育即以體操、運動、舞蹈為主。直至2000年,學校舞蹈教育多在音樂、體育課或課外活動實施,教學內容為土風舞、舞蹈遊戲、創作舞、中國舞、運動舞蹈等,以培養每位學生動作技能、動作表達、團隊合作精神,學習成果可見於遊藝會、運動會、舞蹈比賽等活動。2001年教育部開始在國民中小學逐步實施九年一貫課程,舞蹈教育的藝術、美學、文化層面被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,而身體發展與技術部分仍保留於健康與體育領域。專業舞蹈教育則是始於1964年在中國文化學院設立第一個舞蹈科,至2016年,有6所大學校院設有舞蹈系,其中5所設有碩士班或相關研究所。大學以前的專業舞蹈教育則始於1980年設立的各級學校舞蹈班,以及1997年《藝術教育法》公布實施後所設置的大專院校藝術類科七年一貫學制。
相關文獻: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(主編)(1995)。臺灣舞蹈史研討會專文集:回顧民國三十四年至五十三年臺灣舞蹈的拓荒歲月。臺北市:編者。
張中煖 (2002)。舞蹈教學研究。載於黃壬來(主編),藝術與人文教育(下;513-540頁)。臺北縣:桂冠圖書。
延伸閱讀: 江映碧(2004)。高棪:舞動春風一甲子。臺北市:行政院文建會。
伍湘芝(2004)。李天民:舞蹈荒原的墾拓者。臺北市:行政院文建會。
李小華(1998)。劉鳳學訪談。臺北市:時報文化。
林郁晶(2004)。林香芸:妙舞璀璨自飛揚。臺北市:行政院文建會。
唐璽惠(2004)。舞蹈資優教育的現況與展望。高雄市:復文圖書有限公司。
張中煖(2001)。舞蹈在九年一貫新課程中的發展。藝術教育研究,1,23-41。
張中煖(2000)。從九年一貫制談舞蹈的再生。舞蹈教育,3,19-23。
趙綺芳(2004)。李彩娥:永遠的寶島明珠。臺北市:行政院文建會。
蔡禎雄(1994)。日據時代臺灣初等學校體育科的歷史考察—其總述和結論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,18,1-12。
蕭渥廷(主編)(1998)。 臺灣舞蹈的先知:蔡瑞月口述歷史。臺北市:文建會。